成功案例

张倩获得“2025年全球中华小姐辽宁总冠军”引发争议主办方称她“综合素质突出”为何网友不买账?

  当“选美”二字第一次以表情包的形式冲上热搜,人们才发现,屏幕里的冠军原来可以如此“普通”。

  2025年盛夏,一则“辽宁姑娘张倩摘取全球中华小姐地区总冠军”的短视频,在48小时内获得两亿次点击,评论区却罕见地齐刷刷亮起“问号脸”。

 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,“2025全球中华小姐大本网络总决赛”并未出现在民政部“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”,也未列入文化和旅游部“临时性营业性演出活动备案公示”。

  换言之,该比赛目前只能被认定为“商业机构主办的线上综艺活动”,而非官方背书的大型国际选美。

  这一点,主办方在宣传物料里并未显著标注,容易让公众产生“世界级权威赛事”的联想,也是后续质疑的第一根导火索。

  确切地说,这是“一场由上海某文化传媒公司主办、线上直播的选美综艺活动,目前尚未在民政部或文旅部备案,主办方自称‘全球中华小姐’赛事IP”。

  短视频平台流传的三段现场录屏显示,张倩身穿明黄色礼服,在舞台中央完成30秒定点展示。

  弹幕里高频出现贬损字眼,部分观众认为其五官轮廓与身材比例,与传统选美标准存在可见落差

  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第七条明确禁止“侮辱、诽谤”以及“基于外貌的歧视”。显然,部分网民的措辞已经越过法律红线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当“审美”被简化为非黑即白的嘲笑,理性的讨论空间也被情绪淹没。

  张倩身高约1米63,肩宽40厘米,腰臀比接近矩形;在舞台灯光直射下,法令纹与颈纹对比明显。

  主办方通稿列出的“亮点”包括:英国××大学硕士、钢琴十级、播音主持资格证、国家二级羽毛球裁判、心理咨询师证、支教经历、非遗研究论文等。

  1. 学历: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(境)外学历学位认证系统未出现“张倩”拼音同名记录;××大学官网2022—2024年硕士毕业生名单亦无该姓名。

  2. 钢琴十级:全国音乐家协会考级官网查询页面需输入证书编号,文中未提供;拨打辽宁省音协办公室电话,工作人员以“个人隐私”为由拒绝口头核实。

  3. 播音主持证:国家广电总局“播音员主持人证查询”平台,需要身份证号和证件编号,两项信息皆缺失。

  4. 羽毛球裁判、心理咨询师:国家体育总局“裁判员管理系统”与人社部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”均提示“无匹配结果”。

  5. 支教与非遗:主办方仅上传三张照片,一张为张倩与贵州某小学门口合影,另两张为非遗剪纸体验。记者联系照片中的学校,校长表示“确实来做过一天公益课堂”,但强调“并非长期支教”;剪纸活动则由当地文旅局主办,体验者均可参加,与“研究成果”尚有距离。

  赛事手册写道:“总分100分,形象50分、才艺20分、智慧15分、公益15分。”

  但手册并未公布评分细则,例如“形象”一项的体态、五官、上镜比例各占比多少,才艺是否必须现场展示而非提前录播,智慧问答题库如何抽取,公益分是否只看图文资料。

  记者拿到的一份“拟邀评委”内部表显示,三人来自赞助企业,一人为网红经纪人,一人为地方电视台编导,均非外界熟知的美学、舞蹈、服装设计或表演领域权威。

  根据《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第三十条,评委会构成及评分标准应提前7日向社会公告,否则观众有权拒绝接受结果。

  记者通过公开渠道检索到,张倩本人确实在北京通州区某派出所进行过居住登记,但户籍信息属于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28条规定的敏感个人信息,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公开。

  至于“父亲与赞助商合作”,目前仅能查到一家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文化传媒公司,其股东名录出现与张倩同姓的自然人,但无法确认亲属关系,也无法证实与赛事有直接资金往来。

  六、旧闻嫁接:江苏“扔鞋事件”时间线月宿迁健身模特大赛的“扔鞋”片段,插入到张倩事件的叙述里,暗示“选美黑幕已成常态”。

  经查,该事件当事人早已通过短视频澄清:当时冲突系对“现场流程”不满,与“冠军内定”无关,且事发一年多来,当地体育部门已作出处罚。

  我们期待的下一场选美,不再有毒舌的狂欢,不再有被“综合素质”绑架的荒诞,而是一次经得起放大镜审视的公开比拼——那里,镜头可以拍到瑕疵,也能拍到真实;那里,冠军不必完美,但必须被公平地选出。